×
注册 |   登录
新闻动态

不是孩子有问题,是你有问题!


 
《正觉之心——女性中的孝道自觉》

       中考那年,我得了气管炎,高中三年,每逢换季都会发作,上了大学以后竟不知不觉痊愈了;其实,自10岁离开家去了寄宿学校以后,我就小病不断,每次生病,我都会立刻给家里打电话,心里还总是有一种窃喜,非常享受父母放掉一切驱车直奔我而来的感觉。现在想来,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我内心的投射——渴望呼吸,渴望自由,渴望父母的关爱与陪伴。

DAY 4
被忽略的孩子

       成人用头脑分辨世界,孩子用心感受世界。

       由于父母并不懂得什么是恰当的爱,所以我们会成为一个受伤的孩子,这个受伤的孩子长大以后,会重复因被忽略而渴求关注的模式去祈求外界一切跟他有关系的人的认可,上司会成为他反抗的对象,伴侣会成为他挑剔的对象,因为在关系当中,孩子会试图通过这些引起注意,向他呼唤:看见我,肯定我,我在这里!我和我老公关系最差的时候,我的孩子病了。看到我女儿生病了,那是真心疼,我老公生病我倒不一定心疼,所以上天一定会派一个你心疼的来修理你。然后我就带着我女儿到处看病,结果发现我女儿啥病没有,智商超高,这回我觉得,莫非是我有病啦?

       当父母出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去承担这个后果,以生病或者其他问题的形式发出内心的呼唤:爸爸妈妈,请看看我!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把我们俩的手放在一起,然后对我老公说:爸爸,你要对妈妈好好说话,然后对我说:妈妈,你要对爸爸笑。孩子是用心感受世界的,他会直接知道父母爱不爱,出了什么问题。

被过度要求的孩子
 
     
 孩子不能跟大人对着干,就会跟自己对着干


       去年,我在海口泡温泉,看见令人不能接受的一幕。温泉池里有个非常小的孩子,还不会走路,他的奶奶给他套上救生圈,然后喝令:游!游!游!孩子哇哇哭,不想游。奶奶声音更大了:游!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孩子哭得梨花带雨,奶奶没有一点感觉。我后来过去说:阿姨,这孩子还太小了,你就让他漂着呗。“不行,从小就得学会游!”他的奶奶觉得:我非常爱我的孙子,我在教练他。其实孩子天生会游泳,他可能就是想呆着,但是奶奶觉得不行,不能让他休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耳边充实着:游游游!做做做!行行行!孩子的生命会呈现怎样的状态?

       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个愿望:想成为父母看中的人,想成为父母眼中有价值的人,想成为父母肯定的人。我们把孩子内心的呼唤忽略了,却只想让他学习好;但是孩子学习好了,你依然告诉他,你可以更好。孩子会发现,这不是一个无条件的爱,这是一个有条件的陷阱。孩子会曲解你的爱,并且对你的爱非常失望。想死的孩子,想自杀的孩子,生病的孩子,实际上都是跟父母的沟通出了问题。我们用要求代替爱,而孩子其实需要的是自由、关注以及安慰。你的爱孩子理解不了,但是他又打不了你,一个小孩是不可能跟大人对着干的,所以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自己对着干。爱一个孩子,不是让他达成评比的指标,成为荣耀父母的工具,而是要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被成功胁迫的孩子

       我们想把孩子管理成一个成功者的样子,而这个样板就是我们自己

       做成功人士的孩子,是生命中最大的功课。成功人士的孩子要么杰出不凡,能够突破我们这么强的压力和我执,成就他自己的生命,要么会被我们毁掉,一事无成。父母其实最强烈的习性其实是管理孩子,成功者尤甚。我们总是对孩子说:“像我一样”,“听我的没错”——我们想把孩子管理成一个成功者的样子,而这个样板就是我们自己;“我受了很多苦,我决不允许你受苦”——我们还能剥夺他受苦的权利。“这个不需要你做,因为我有钱”——我们还树立了他还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这种差别;“我可以替你做,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们的长辈都成了孩子的仆人;这样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他不知道这个世间有什么对他来说还是有意义的。吃苦,是不需要的;臣服,是不需要的;想做自己,是不应该的;连长辈都要给他喂饭、洗衣服。这个被彻底的溺爱以及无感的纵容消耗掉一切福报的生命,又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存的价值呢?如果孩子有感觉,是否会回想:我何其不幸,生活在一个没有自由的家庭,处处充满了金钱以及包办,以及“以爱之名”的强迫以及背叛,没有一分钟可以做生命的主人。
 

        我的女儿问:妈妈,你说我的生命是什么?我说:你是爱,是用爱来拯救妈妈生命的天使。生命的觉悟并不来源于外在的祈求,一个人一旦从头脑回到心,别人是看不见的,你只有找到心,你才知道,你以前用的是脑。通过什么可以找到心呢?——通过自身和他人关系的链接——和父母链接,和伴侣链接,和孩子链接。每一个完整的链接背后都会带来双方的自由,通过关系得到平衡,而一个平衡的关系和生命会让所有的焦躁情绪变得平和,变得喜悦。